动态:坝上金花分外香

西依太行,东临渤海,北枕高原,南接豫鲁,金秋十月,京津冀大地处处洋溢丰收喜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携手并进,书写着三地协同发展的奋斗故事;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蓬勃生长。

本报记者带您行走京津冀,一起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人民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金秋季节,沿着京承高速一路向北,地势陡然升高,就进入京津冀最北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一弯深深的绿色镶嵌于燕山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在这海拔1500米的坝上草原,碧绿的滦河南流入津,雄伟的塞罕坝北挡黄沙,青山绿水间,漫山遍野的金莲花扑面而来,满族姑娘丁漪澜自豪地行走在花海间,令她陶醉的不仅是花的漂亮。


(相关资料图)

在丁漪澜的家乡桦树林村,千亩新种植的金莲花绿浪滚滚,整齐的秧苗连着地下的“千军万马”,焕发着勃勃生机,预示着明年春天又是一片金灿灿的世界。

这是一片人工种植的金莲花,也是丁漪澜心中“最美花海”。

原来,这里曾有大片大片的野生金莲花,每到夏季,遍地金黄,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赏花、游玩。因野生金莲花具有消炎作用,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些药厂采花发了“金花”财,这里很快成了村民发财的“金山”;但是花越采越少,到2000年,“金山”变秃,游客变少,村民意识到护花重要,不再采花。随之而来的是,不少药厂因原料短缺濒临倒闭,丁漪澜所在的药厂就是其中之一。

穷则思变。药厂改为民企,厂长做出决定——人工种植金莲花以解决原料短缺困难。可是要研制出适合坝上生长的“金”种子谈何容易!厂里的研发人员苦苦钻研,育了再试,试了再育,几年过去了,始终没有研制出来。

眼看药厂要“停摆”,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吹进围场。

北京来的农业专家丁万隆教授到药厂,开展金莲花优良品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一年后,“金”种子“中华Ⅰ号”成功育出。

“‘中华Ⅰ号’抗寒耐旱,既可大面积栽种又能保证药力稳定。”丁万隆说,虽然盛花期出现在第二个夏天,不过往后每年夏天都是盛花期,沿用7年不换茬儿。

“金灿灿的,发着光!”2016年6月,首批人工种植的800亩金莲花盛开,小小金莲花,映红了村民的笑脸——“既然是人工种植,那就是想种哪种哪!”“7年不换茬儿,省出农闲打工!”……

“10年前种玉米,每亩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金莲花,每亩收入超4000元。”丁漪澜说,2018年以来,这家药厂与7个乡镇2000多农户签订金莲花种植协议,目前已发放分红款400余万元,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更让丁漪澜骄傲的是,在北京专家助力下,药厂新增2条现代化生产线,产品直送京津和全国各地。如今,京津市场超过一半的金莲花药品都来自这家药厂。

在高高的坝上草原,“最美花海”正在延伸,2025年将扩大到5万亩,农户年均增收将达5万元。

“当年村民看着秃山直摇头,现在跟看着聚宝盆似的!”说到变化,丁漪澜笑得合不拢嘴,跟刚才的忆苦判若两人。她说,用北京的“金”种子恢复了花海,为北京送金莲花鼓足了腰包,家乡成了北京后花园,怎不让人陶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