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看:永定河边 一场“追水人”的接力
郭新与刘晏涛将搭载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仪的遥控船放入河道。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相关资料图)
9月23日凌晨,秋夜的凉意已浓,永定河河道旁,雁翅水文站站长连玉柱不断走走停停,以抵抗困倦和寒冷。此时,他正在等待永定河秋季补水的水头,准备测流。
10月7日10时,随着天津屈家店水利枢纽提闸,永定河秋季补水水头汇入永定新河,奔涌入海。这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以来第三次全线通水。目前,从官厅水库流出的水依然补充着永定河流域。
补水水头进入北京段后,经雁翅水文站、三家店水文站、卢沟桥水文站等16个站点涌进天津境内。在每一个水文站和河道断面,都可以看到穿着救生衣、拿着各种测量仪器的“追水人”。水头抵达前,他们在河道边蹲守,最长要等20多个小时,他们用一组组监测数据为永定河补水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让永定河如约连山通海。
测流可为生态补水提供数据支撑
秋日里,永定河山峡段五彩斑斓,山上的树木层层叠叠,河道中水流清澈湍急。山峡段位于门头沟区雁翅水文站区域,这里是永定河进入北京的第一个水文站。
雁翅水文站建成于1951年,为国家重点水文站。站长连玉柱守着永定河工作了19年,说起永定河有着情不自禁的骄傲,“我们这个位置重要,监测数据牵动着上下游水利工程。即使在以前永定河断流的时候,山峡段都是有水河道。”
水文站和永定河河道隔一条马路,站里有一个拉杆箱专门用于放置测流的小型设备,每到测流时,连玉柱和同事们都会拉着箱子穿过马路到岸边。
测流,测的是河道水流的流速、流量等,准确的测算可为生态补水提供数据支撑。
按照今年秋季补水的计划,10月7日前后,水头要到达天津入海,完成永定河865公里全线通水目标任务。连玉柱和所有水文工作者在补水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追着补水水头,通过水流、水速等数据的测算,确认水头经过每一个站点或水流断面时,补水量按照计划达标。水量少,有可能不能如约完成全线通水的任务,水量太大,则有可能对下游水利设施产生影响。
河道边高高低低分布着水尺,它们可以让连玉柱和同事们一眼就看到基本水位。在岸边站定,连玉柱穿上救生衣。这种救生衣沉甸甸的,比普通救生衣重很多,连玉柱说:“穿着普通救生衣在水里,遇上水流急的时候,救生衣很容易被冲走。我们这种救生衣更符合工作需要。”
如今,连玉柱和同事们使用的测流设备外观像艘小船,名字叫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仪,它主要在生态补水或小水流时使用。两名工作人员一起将“小船”放入河道,另一名工作人员站在岸上遥控“小船”,水流流速等数据便可回传至操作平台。
实测过程有时需要20几个小时
追水头更像是一场接力赛,雁翅水文站的工作人员完成的是这场“赛跑”的第一棒,这一棒完成的质量对于下游的“接力”至关重要。
9月22日,永定河秋季补水开始,按照计划,水头于9月23日2时40分到达雁翅水文站。为了不错过水头,完成准确测流,9月22日22时40分,连玉柱提前到达岸边,“我先看看河道的情况,然后考虑用什么仪器设备测流。返回到站里取了设备后再到岸边蹲守。”
等水头的这段时间很难熬,连玉柱不得不靠走路抵挡疲倦和寒冷,“等水头的时候,我们一刻也不敢离开。因为水头就那么一阵,错过了会对全流域的工作产生影响,我得站好第一道岗。”
9月23日3时50分,水头比预计时间晚大约1小时抵达雁翅水文站,连玉柱赶紧用笔记下水头抵达的时间。待水头平稳后,他开始测流。
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测流需要进行很多次,在不同的水位级都要测流。“通过实测流量点,我们可以绘制一条水流量关系曲线,然后分析曲线是否合理,确定数据是否接近真值。”因此,连玉柱几乎每隔三五分钟就要测一次流,从“捕捉”到水头,到水头平稳,这个过程一般持续几到20几个小时不等,这就意味着他要一直守在河道边。从9月23日凌晨,连玉柱一直忙活到上午9点左右。
北京市水文总站水文勘测一队科员刘晏涛说,永定河山峡段洪水过程比较“陡”,变化过程相对还算比较快的。如果到了下游平原段,水流将被“拉”得非常平坦,过程变得很缓慢,“盯住水头时间更长,这时候就得两拨人倒班蹲守。”
测流只是“追水人”的工作之一,记录下一组组测流数据后,他们还要整编水文资料,也就是绘制水流量关系曲线图,完成水文分析计算,将水文信息报送给相关部门。
补水水头离开雁翅水文站之后,还将通过北京境内的三家店水文站、卢沟桥水文站等15个站点,每一站点都有数名像连玉柱这样的“追水人”,他们为全流域补水提供一组组数据支撑。
在河道断面监测要“追”着水头跑
如果说水文站的“追水人”有自己固定的“接棒”位置,那么在流域主要断面进行监测的“追水人”真的要“追”着水头跑——刘晏涛和水文总站水文勘测一队副主管郭新就是这样。
在补水之前,水文总站确定了永定河流域的部分断面为重点监测断面,郭新、刘晏涛和同事们按计划在水头来之前到达监测断面蹲守。
9月22日,官厅水库开始放水,补水正式启动。按照最初研判,水头将在补水后6-10小时抵达陇驾庄断面。当天11时左右,郭新和同事们提前赶往监测点位,“我们原本的计划是先看下断面情况,然后回单位取合适的测量设备。没想到的是,那天的水头‘性子’急,中午时分就已经到了陇驾庄,比计划提前大约5个小时。”
好在监测人员在车上存有两套应急设备,使测流得以正常进行,但工作人员的衣物和食物却没带够。“那天中午出发去监测点位的时候气温高,大伙儿穿着短袖,但这一蹲守就到了晚上七八点,气温下降,再加上补给又不够,大伙儿又冷又饿,就这样生生扛到下一个班组的同事来接班。”郭新说。
刘晏涛也“追水”。10月8日15时,刘晏涛和同事们按时赶到金门闸断面蹲守,这次水头比较“靠谱”,刘晏涛和同事准备得也非常充分,带上了矿泉水、自发热米饭、饼干、面包。他们一直蹲守到晚上11点左右。每当困意袭来,他们就轮流到车里睡一会儿,轮着班守水。
在刘晏涛和郭新看来,“守水”是常态。刘晏涛说:“不仅是补水期间,汛期或北京遇到强降雨时,我们都会去蹲守,测流、测雨量、测水位,确保河道安全。”
令所有“追水人”安慰的是,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2019年,永定河实现了主要河段通水;2020年实现重点治理范围内通水河长808公里,永定河北京段时隔25年全线通水;2021年实现了26年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今年10月7日,永定河继春季通水后再次实现全线贯通,这也是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以来第三次全线通水。
听到全线通水,是郭新、刘晏涛、连玉柱最兴奋的时候。“以前河道没水,周边也没人,现在有水了,亲水的人多了,我们工作时常有人过来咨询关于永定河的问题,我们都挺自豪的。”郭新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