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鸽笼焕新 中轴线上鸽哨依然悠扬
养鸽人史勇涛站在精致美观的新鸽舍旁照料心爱的鸽子。 本报记者 方非摄
登上鼓楼俯瞰,中轴视廊纵贯老城,壮美开阔;眼前鸽群盘旋,鸽哨悠扬,但屋顶上各式各样、杂乱分布的鸽笼有些刺眼。
眼下,中轴线申遗已进入冲刺阶段。当壮美中轴遇上杂乱鸽笼,怎么办?
【资料图】
目前,钟鼓楼紧邻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难题已有答案。
鸽笼通常搭在平房屋顶,一般为方形,大小不一,有的高出屋脊,有的宽超屋面。鸽笼颜色各异,蓝、绿、灰、白各凭喜好;用料也不相同,有的是粗劣的钢丝网笼,有的是盖了石棉瓦的简易房。
鸽子对于中轴线申遗意味着什么?究竟要不要留住鸽笼?两年来,这一直是庞书经和他的同事们思考的问题。庞书经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规划所所长,负责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
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构成要素非常复杂,既有故宫、天坛、前门等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遗址等,也有非文物建筑、其他物质形态载体。
“鸽子就是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悠扬的鸽哨是北京城市的声音,‘楼鸽翔集’更是中轴线的历史记忆。”经过系统研究,庞书经团队认为,鸽子是老城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是中轴线景观价值的侧面体现。国际社会也支持倡导保护活态文化,因此中轴线上要留住鸽子、留住鸽哨声。
城市的第五立面,也就是屋顶,是中轴线景观视廊美丽画卷的底色。鸽笼治理成为此次工程第五立面修缮的重要内容。
在西城区什刹海阜景街指挥部里,放着一个鸽笼,出自庞书经团队之手。提升工程刚启动时,他们按照“高不过脊”“宽不过屋”的原则,制作了这个只能住鸽子、人进不去的鸽笼“样板间”。十几位养鸽户参观后一致反对。
问题出在哪儿?庞书经和团队成员敲开了鼓楼下养鸽40年的老住户史勇涛的大门。
史勇涛请庞书经上房瞧瞧,顺着梯子爬上房顶,身在鸽笼中,庞书经才意识到鸽笼里不仅住鸽子,还要给养鸽人留出打扫、喂食喂水等的操作空间。
“一方面要控制鸽笼的高度,一方面要满足养鸽户的操作需要。”从史大哥家回来,庞书经邀请养鸽户参与到鸽笼的改造和设计中,在符合第五立面整体风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大家的愿望。
史勇涛带头参与,同意对鸽舍所在建筑进行降高处理。最终,他的新鸽笼降高后仍能方便出入。“鸽笼内外焕新,全面升级。不仅结构材料耐久,表面刷上了亚光防水漆,旁边还有安全护栏,人伺候鸽子时更安全了。”史勇涛说。
为了与周边屋顶风貌更协调,鸽笼顶部从平顶改成了不积水的灰色坡屋顶,雨水可以通过檐口的集水管一直排到院外路面,实现了扰动小、代价少、居民满意。
如今,站在鼓楼眺望,老史家的屋顶鸽笼已经和中轴线第五立面融为一体。目前,像史勇涛一样,钟鼓楼周边不少养鸽户正在陆续用上舒适、方便,与中轴线景观视廊和谐相融的新鸽笼。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