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引来“金凤凰”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4月8日,滦平县金山岭长城十万亩野生山杏花次第开放,长城保护员林长友触景生情,背出了王安石的诗句《北陂杏花》。音准分明、纯正自然的发音,引得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纷称赞。

承德滦平与北京密云接壤,连绵的燕山和蜿蜒的长城成为两地共同的记忆,而这里“普通话之乡”的名片却鲜为人知。在滦平的街巷、村镇间行走,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萦绕耳畔。在这里,人人会说的普通话承载着文化底蕴,如今又推动着产业发展。承德市近年来充分挖掘语言文化资源,推进普通话应用及呼叫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普通话“不普通”。


(资料图)

历史上的承德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缓冲区。明朝初期,长城以北的承德原住民被迁往北京、廊坊、保定等地,使承德出现了200年的历史空白,因此方言传承出现断层。清军入关后,清廷鼓励满人学习满语和汉语,至康熙末年,“闾巷则满汉皆用汉语”。

1953年,新中国组织专家到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巴克什营、火斗山等3地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经调查发现,当地方言语速适中、字正腔圆、直接清晰,易于学习推广。2012年,国家语委授予滦平县全国“普通话体验区”称号。2019年,教育部授予滦平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成为全国首批60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之一。

近年来,滦平专门成立普通话推广中心,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多项主题活动,推动普通话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目前,滦平县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7所高校合作,设立普通话实习基地和体验基地;依托滦平县职教中心,完成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组建;与北京大学语音乐律实验室合作打造普通话体验馆。滦平县推普办主任梁艳告诉记者,通过打造普通话推广、体验、培训、研学和劳动实践基地,滦平先后接待国外各类专家、留学生5万余人次,“当地农民通过参加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就业门路”。

不单是滦平,在承德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人都能说出一口普通话。近年来,当地依托普通话标准语音采集地优势,不断扩大“承德普通话”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展普通话的应用场景。

走进承德华明服务外包产业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入驻企业的员工们正通过一部部电话为全国的用户服务。

“李先生您好,我是中国联通客服,根据您的日常消费习惯,我们为老用户推出了更加合适您的套餐……”在园区的河北翔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项目部里,客服人员正通过电话为北京市的联通用户介绍新业务。翔睿公司负责人苗宁告诉记者,呼叫中心建于2020年,已经与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十几家联通省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着重开展外呼业务,向老用户介绍最新活动通知。同时,翔睿公司承担了国内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呼入服务热线,全年365天24小时为用户提供机票退改签等客服业务,“眼下旅游市场复苏明显,咨询类的客服业务出现‘爆线’状态”。苗宁说:“入驻园区后,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拎包入驻、房租减免等,这对公司迅速步入正轨帮助很大。”

华明产业园招商运营经理赵娜则表示,园区企业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国联通、阳光出行、顺丰速递、美团等企业。园区内不仅有结束“北漂”的年轻人,还有共同就业的一家人。“一些岗位对学历要求不高,只要能说普通话,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在家门口就业。平均月工资四五千元,最高能挣上万元。”

呼叫服务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业态之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受人力成本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承载产业发展的呼叫中心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趋势逐年加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承德市依托普通话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呼叫服务产业。承德制定了《承德普通话应用工作方案》,邀请中国呼叫服务产业联盟制定《承德普通话应用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以呼叫服务产业为主体,以直播电商、语言产品、培训推广、信息服务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打造“一核、四园、多基地”的全域发展格局。目前,承德呼叫中心企业共有39家,现有座席4000多个,主营业务涉及金融、保险、电信、航空、互联网等;全市重点电商服务企业35家、骨干信息服务企业12家;全市落地数据中心6家,建成后机柜达7.2万个、服务器百万台。到2027年,承德将构建以呼叫中心促进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总营收达到50亿元以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