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热讯:北京今年强化“二次扬尘”管控
4月17日,北京市举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市聚焦重点难点,通过“组合拳”管控扬尘,强化施工、道路、裸地“三尘共治”。2022年,全市降尘量为3.6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2.2%。
今年以来,北京市受外来沙尘天气影响,已经发生了4次较强沙尘天气过程。外来沙尘沉降后,还会反复起尘,产生“二次扬尘”污染。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将强化“二次扬尘”管控。
关注1
【资料图】
今年以来北京已发生4次较强沙尘天气过程
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记者注意到,根据2021年北京发布的第三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北京市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近六成,其中扬尘源达到11%。
扬尘问题具有点多、面广、易反复、难管理等特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李翔介绍,目前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今年以来北京市受外来沙尘天气影响,已经发生了4次较强沙尘天气过程,其间还多次受外来浮尘等影响。外来沙尘沉降后,还会反复起尘,产生“二次扬尘”污染。同时,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陆续大规模开工,渣土车遗撒、道路扬尘、建筑垃圾露天堆放、土方堆料未苫盖等扬尘问题易发多发,扬尘管控形势严峻。
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获悉,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坚持科学精准、问题导向,抓好扬尘管控,尽最大努力遏制扬尘突出问题。
北京市在年初印发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行动计划,其中明确了扬尘管控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各区各部门职责任务,重点抓好推广应用先进防尘抑尘措施、完善视频监管平台使用、强化工地(场站)出口扬尘管控、加大扬尘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减少裸地扬尘等措施落实,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注2
对粗颗粒物浓度排名靠后街乡开展专项执法
北京强化科技监管,用大数据手段为精准监管插上了科技翅膀。扬尘视频AI识别、卫星裸地遥感等科技手段在扬尘监管中大显身手,卫星天上拍、走航地上巡、AI精准识别,科技助力监管,进一步推进了“线索评估分析-精准溯源-督促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北京定期公布粗颗粒物(TSP)浓度和道路尘负荷监测情况,通过排名有效传导压力,促进落后的街道(乡镇)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其中,石景山区鲁谷街道、通州区永顺镇、丰台区大红门街道等,通过强化属地管理,使得粗颗粒物(TSP)浓度排名退出后30;通州区文景街道、房山区星城街道、昌平区崔村镇、朝阳区金盏乡、大兴区采育镇道路尘负荷有所改善。
今年,针对施工工地、混凝土搅拌站、建筑垃圾消纳场出入口等扬尘管控不到位问题,北京将开展专项整治,并对问题突出的施工集团进行约谈、通报。针对粗颗粒物(TSP)浓度排名靠后、施工扬尘管控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的街道(乡镇),组织开展专项执法。
针对渣土车带泥上路、道路遗撒等问题,组织开展渣土车、建筑垃圾联合执法。同时,强化扬尘协调、调度、报告、通报等工作机制,持续通报道路尘负荷连续排名靠后、工地(场站)扬尘突出等问题,督促及时整改;成立联合督导组,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挂账督办、一盯到底。
关注3
沙尘天气结束后将提升背街小巷保洁作业
沙尘过境后,浮尘会逐步沉降至地面等,一旦受大风、车辆及行人等扰动,尘土将再次悬浮到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污染。
在强化“二次扬尘”管控方面,按照《北京市沙尘暴天气应急预案》要求,沙尘天气结束后,城市管理部门将做好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提升背街小巷保洁作业,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减少沙尘过境沉降后积累所带来的持续影响。
北京市在加强监管执法的同时,对扬尘违法违规问题、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形成有力震慑。同时,也请公众监督,如果发现“施工单位未设置硬质围挡、渣土运输未密闭或遗撒、施工现场出口未设置冲洗车辆设施、施工车辆未经除泥冲洗驶出工地、施工现场道路及进出口周边一百米以内的道路有泥土和建筑垃圾、道路挖掘施工完成后未及时修复路面”等扬尘违法行为,可以拨打12345热线举报,助力推动各类扬尘问题发现和解决。
当前正值经济社会快速复苏阶段,各个项目、各类工程都在快速建设之中,管控好扬尘,可以推动渣土运输、机械施工、渣土消纳等上下游环节同步提升,从而实现全链条有效管理。
2022年北京市治理扬尘“成绩单”
2.61万件
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组织多轮次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源头执法、联合执法、非现场执法,严查工地扬尘污染、建筑垃圾违规处置、渣土运输车辆违规运输等违法行为,2022年共查处扬尘类大气违法行为2.61万件,罚款近1.14亿元。
121个
借助科技手段,发挥全市统一的扬尘视频监控平台可视化、智能化监管作用,规模以上工程100%安装视频监控并纳入平台,加强视频巡查监管。2022年,共非现场巡查13万余项次,日均巡查350多项次,督促整改3700余项次,通报扬尘违法违规项目121个。
2412条
对全市1.8万条城市道路实行分级管理,“冲扫洗收”新工艺作业率提升至95%;有2412条背街小巷实现了100%机械化作业。每月对全市平原地区1900余条道路、550多个工地(场站)出口两侧100米范围进行道路尘负荷监测,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加强扬尘治理和清扫保洁,切断施工扬尘向道路扬尘转移,减少路面积尘。
10800个
北京市按照“宜林则林、宜绿则绿、宜覆则覆”原则,对不同类型裸地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2022年,从苫盖进化到植被覆盖,一共有4685个地块7617公顷实现揭网见绿,换算下来,大约有10800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块脱掉绿网、披上植被。此外,创新采用栽植宿根花卉、播种地被植物、培养原生地被等生态方式治理裸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冬小麦等固土防尘。
新京报记者 张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