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之都”引来万鸟翔集-聚看点

3月12日正午,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三只悠然戏水、翩翩起舞的丹顶鹤进入北京市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研工作者刘均平的镜头,其中一只成年鹤所带的“L283”环志编号被鸟类AI智能识别系统查询出来时,刘均平兴奋地说:“三个‘老朋友’又来了!”


(资料图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物种现身北京:以往无记录的震旦鸦雀在房山、大兴、丰台等地频频出现,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回密云,鸳鸯、褐马鸡、大天鹅、北京雨燕等物种分布区域不断扩大,轮叶贝母、铁木、百花山葡萄等珍稀植物有可能返回野外实现种群复壮……它们为京华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更是对北京生态环境改善的充分肯定。

在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在初雪后的海陀山前自由飞翔。本报记者邓伟摄

海淀区锦秋家园小区里,工作人员安放刺猬屋,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本报记者王海欣摄

丹顶鹤一家“三年三访”

说起刘均平和这三只丹顶鹤的缘分,要追溯到两年前。刘均平记得清清楚楚,2021年12月4日,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巡护队员在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例行巡护时,发现两只疑似灰鹤的鸟,巡护人员立即上报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科研监测科,刘均平和同事赶赴现场后确认,这两只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

经初步确认,两只丹顶鹤一雄一雌,是2017年以后出生的鹤鸟,应该是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一只有环志标记,是扎龙野化丹顶鹤,另外一只为野生丹顶鹤。丹顶鹤通常雌雄相随,据推测,扎龙野化丹顶鹤是追随另外一只野生鹤一起迁徙到野鸭湖的。这是延庆区首次发现丹顶鹤。正巧在它们到来的前一天,《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正式发布,它们的光临为《名录》再添一个新物种。

让刘均平惊喜的是,一年后,2022年12月29日,这对丹顶鹤南迁时再次来到野鸭湖保护区停留栖息,这次它们还带来了自己的宝宝,“神仙眷侣”变身“三口之家”。刘均平笑着回忆,“4个月前它们的宝宝还是一只黄褐色毛羽没有全部褪去的小鹤,如今再见,小鹤已经长大,体型和父母差不多了。”

丹顶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作为濒危物种,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

据了解,除了丹顶鹤,今年还有8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也组团“打卡”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为野鸭湖自首次监测到大鸨以来历年之最;工作人员还观测到极度濒危珍稀鸟类青头潜鸭在野鸭湖中追逐觅食的温馨画面。此外,5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及1只东方白鹳近期也到访密云,在密云水库北岸落脚歇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断拓展优化,是北京获得野生动植物青睐的重要原因,也是北京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

鸟粮田吸引上万只鸟前来越冬

刘均平七年高校期间专攻森林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2013年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工作十年,他参与并见证了野鸭湖地区从荒地到“动物乐园”“候鸟食堂”的巨大转变。

刘均平回忆,湿地修复前,野鸭湖地区周边种植苜蓿草,植物单一,湿地旱化形成大片荒地。随着从马营河取水,改造地形,水系连通,浅水区、深水区、生境岛等满足不同种动植物需求的湿地生态环境逐渐形成。

之后生态环境修复更加细化。为了保护候鸟安全越冬,完善食物链结构,维护区域生态平衡,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20年创新性地在鸟类集中停留觅食区建立鸟类食源地——鸟粮田。刘均平介绍,他们在野鸭湖湿地内试验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专供鸟类、兽类动物取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同时,减少人工干预,最大程度保留农田的自然状态。如今,鸟粮田规模从最初的约310亩扩大到516亩,种植食源植物包括玉米、高粱、黄豆、谷子、向日葵、油葵六种,呈多块分布在湖区周围。

监测发现,2020年以来,每年冬季来野鸭湖越冬的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越冬迁徙高峰期单日监测各种鸟类数量更是达上万只,充足的食物为野生鸟类越冬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往年食源地监测到灰鹤、豆雁最多,今年还吸引了附近水域的大批绿头鸭前来觅食。

站在野鸭湖观测台上看着远处的水面,刘均平一口气数出苍鹭、草鹭、斑嘴鸭等近十种正在此歇脚觅食的“老朋友”。刘均平曾在这里观测到一只豹猫在水面追逐捕食黑颈鸊鷉却因游泳能力不济落败的滑稽场景,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能够明显感受到生物界的自然法则,从侧面来看,这也是生物多样性高的一个体现。”

现代化手段保护北京雨燕

说起和北京最有渊源的鸟类,就不得不提“北京雨燕”,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1870年首次在北京采集到这一亚种并为其命名。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妮妮”原型,到2022年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北京雨燕”可谓是历史北京、文化北京、生态北京的代表之一。然而,北京雨燕的生存也曾一度面临危险。

2000年夏天,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高武沿着故宫外围筒子河调研观测,发现雨燕从原先的将近400只下降到了80只。调查表明,数量下降的主因是栖息地消失。

为了保护雨燕,2017年起,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技馆对北京城区20多个有雨燕分布的地点展开调查,以便摸清巢址、数量等信息。“数字是志愿者们用拍照的方式一只只数出来的。”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测出,北京城区雨燕的总规模达到1万多只。”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雨燕保护中来,相关部门设计了保护雨燕的校园课程和讲座,带领学生科学观测雨燕,还专门对准雨燕巢穴开展5G慢直播。这些新鲜好玩的现代化手段,让北京雨燕迅速“圈粉”,为雨燕保护和城市生态保护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北京生态环境好转,雨燕的食物——各种昆虫重新丰富起来,北京雨燕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密云、昌平、大兴等郊区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这与社会各界的努力以及市民保护意识的提升分不开。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2021年北京实地记录各类物种6283种。2020年北京市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已累计发现87种北京新记录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18种。北京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王悦)

亲历者说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副处长纪建伟介绍,2012年至今,北京连续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到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6%,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31%。平原地区的大片森林汇成林海,联通了碎片化的“生态孤岛”,而且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为首都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屏障作用。

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在“绿起来”“美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活起来”的跨越式发展。在城市公园、绿地、郊野公园、平原生态林湿地等区域,积极推动自然带建设,适度保留荒野状态,促进自然演替,提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成为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

十多年来,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网”也在逐渐加密、织牢,2012年,作为北京有史以来最严格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颁布实施,针对放生、排污、开垦、占用等湿地管理中难点问题作出明确要求,全市6.21万公顷湿地得到分级保护。2022年,随着《湿地保护法》实施,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此外,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协调机制》等法律法规也先后实施,精准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并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保护协同工作局面。通过严格的执法、实时的监测、及时的救护,北京为野生动物安全过境和栖息保驾护航的成效不断显现。

纪建伟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市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未来,北京将开展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普查,编制全市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将在每年候鸟迁徙期,组织力量重点加强在候鸟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等集中分布区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售卖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在野生植物保护方面,将开展百花山葡萄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育。在生物安全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努力使本市95%以上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生物多样性之都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王悦)

现场

足不出户拍到二级保护动物红隼

“你看!这棵大树上卧着的灰褐色鸟是斑鸠,旁边是它的窝……那边是一对白头鹎,还有灰喜鹊、乌鸦……”

仲春时节,在朝阳区东三环一个中型社区,住宅楼环绕着一片树林绿地。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干,洒落在鸟儿身上。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为这和煦的春日献上一首首奏鸣曲。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郭耕走在其间的石板路上,抬头看鸟、听声辨鸟,走了一圈,近十种留鸟、旅鸟被细细数来。

郭耕回忆,他曾在社区里惊喜地拍摄到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红隼的身影。那是2021年6月间一个周末的早晨,他被窗外一阵“吱吱吱吱”的鸟叫声吸引,出于专业敏感,他立即判断是红隼的叫声。取来望远镜观察,镜头里一只红隼稳稳地停在一栋社区楼楼顶,双眼有神,眼睛下面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纹清晰可见,它时不时左右观察,并连续发出叫声。

“红隼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常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单个或成对活动。当前,红隼的价值和保护现状同猎隼差不多。”郭耕介绍,“有鸟友判断是雌鸟邀配,因为红隼的繁殖期在5月到7月,正当其时。不管怎样,足不出户竟看到红隼飞来,算是一份大礼!那一天,我过得美滋滋的。” (王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