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闻】马源:重在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


【资料图】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回升态势,消费、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向好,经济循环逐步改善,这为广大小微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从“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的走势看,近两个月连续处于景气线之上,不过回升势头有所放缓。为此,需全面分析研判。

当前,小微企业运行总体上处于扩张区间,与相关宏观指标彼此印证。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9%,高于景气线,但比2月份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小型企业PMI为50.4%,比2月份低0.8个百分点,小微指数与PMI走势基本一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价格等涨幅扩大,但相比2月份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也呈现类似走势。

3月份小微指数呈现出新变化。融资指数、扩张指数和风险指数回落到景气线以下,新增投资和雇用出现下降,反映小微企业对未来预期转弱,同时,回款周期有所拉长、负债率有所抬升。七大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回落到景气线之下,主要原因是市场订单下滑、发展信心不足。分区域看,北方地区长期偏弱,其中东北地区处于景气线之下,华北、西北地区总指数虽在景气线之上,但多个分项指数有所下滑。

这反映出当前经济恢复正处于关键期,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成本负担重。员工薪酬、店铺租金(营销费用)都是刚性支出,原料价格等又受供给冲击影响,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对上涨成本的传导能力较弱,只能自己消化。二是融资意愿低。小微企业可抵押物少,较难满足银行风控相关规定,融资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尽管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但小微企业融资意愿却有所下降。三是经营风险略增。3月份小微指数回款周期、负债率、流动资金周转等关键财务指标有所下行,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经受不起外部冲击,对于潜在的经营风险尤其关注。四是扩张信心不足。小微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末端,竞争激烈、利润率不高,面对经营风险增加,市场扩张更加慎重,新招聘人员、新增加投资等受到直接影响。

综合来看,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支持下,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正在改善,但目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当总需求不足时,会进一步激化市场竞争,衍生出应收账款风险、经营放缓、预期下行等连锁反应。需从源头着力,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性举措,稳定中小企业发展预期,推动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一是着力扩大总需求。切实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要有更多定向支持性政策,巩固消费持续恢复向好态势。严格落实支持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政策,规范资格条件设置,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持续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支持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扩大向中小企业的采购规模。鼓励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拓展机会。

二是分类精准施策降低小微企业综合成本。小微企业利润空间小,社保负担较大中型企业更重,要有综合解决方案,继续降低小微企业社保成本。新冠疫情期间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房租减免政策帮助了一些企业,但受益面较窄,下一步可考虑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减免小微企业租金。要运用市场化办法引导供应链上下游稳定原材料供应和产销配套协作,做好保供稳价,应对潜在不确定性。

三是不断缓解融资难和清欠难。针对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既要做好增信工作,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让更多银行敢贷真贷,又要做好降本工作,包括财政贴息、普惠金融等,推动融资成本有效下降。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回款难问题,调研发现,如果拖欠账款能及时到账,多数小微企业无需寻找外部融资。要以更大力度整治各种形式拖欠小微企业账款问题,强化失信惩戒,特别是要落实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及时清欠。

四是及时推进惠企政策落地生效。近几年,各地区各部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陆续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引入数字化技术,建立惠企政策直达机制,让受助对象应享尽享、免申即享,疏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对于延续和优化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优化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减征增值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征所得税等一批支持小微经营主体纾困发展的政策,也要着力实现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同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深入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真正摸清当前企业的诉求,谋划出台更多精准支持政策,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巩固拓展企业企稳向好态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