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头条!北京迎来高温日,记者发现地铁空调有些问题待解决

5月1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超过34摄氏度,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每年夏季,地铁内的空调温度问题都受到市民的关注,今天早高峰及午间时段,新京报记者体验了1号线、6号线、13号线、14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车站及车厢内的空调冷风情况。

总体来看,地铁车厢内的空调温度比较适宜,基本上都能控制在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之间。不过一些有地上区间的地铁线路则存在地上车站站台温度偏高的问题,例如13号线已有多个站台温度超过30摄氏度,但站台风扇还未开启;金台路站、建国门站、望京西站等车站则有着换乘通道通风不畅、温度较高的问题,中午时段,望京西站换乘通道内的温度甚至接近35摄氏度;15号线这种兼有地上与地下区间的地铁线路,还存在着车厢内体感温差大的情况,列车从地面驶入地下后,空调依旧“马力全开”,坐久了甚至还有些冷。

早高峰时段的地铁2号线,车厢内温度控制在26℃上下,体感较为舒适。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资料图片)

早高峰温度情况总体较好,体感温度受满载率影响大

记者注意到,由于本次高温预警仅为蓝色,等级还不是很高。另外,近期早晨与晚间的气温还相对不高,对于地铁列车和车站的影响有限。不过由于今天是周一,早高峰客流量大,近期北京轨道交通的工作日客流已恢复至日均千万人次。早高峰时段,对车厢内温度影响最为明显的还是拥挤度。

早上8点半,记者进入了地铁7号线乘车,从广渠门外站至九龙山站,客流相对平稳,车厢内空调的体感温度也比较适宜,通过温度计测量后发现,车站与车厢内的温度均维持在26摄氏度上下。

随后,记者在九龙山站换乘了地铁14号线,由于该站是重要的换乘站,乘客数量激增,车厢内满载率极高,即便头顶上方就是出风口,也能感受到阵阵凉风,但脖子以下的身体部位依然觉得很闷热,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今天早高峰时段,记者还实地探访了6号线、2号线、1号线、5号线的空调温度情况。整体来看,车站及车厢内的温度比较适宜,能够维持在26摄氏度上下。由于记者所乘坐的区间均为地下段,体感温度的冷热变化主要受车厢内满载率的影响。

虽然是老站,地铁2号线朝阳门站站台温度也能控制在26.5℃左右,并不闷热。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部分换乘通道温度较高,13号线站台电扇还未开启

不过在探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车站的换乘通道内温度确实较高。例如金台路地铁站,14号线与6号线换乘通道的温度就偏高,早高峰时已接近28摄氏度。此外,东单地铁站1号线与5号线换乘通道内的温度也比较高,步行时体感较为闷热。

中午时段,一些地铁站内的温度也在不断攀升。今天中午12点,北京的室外温度已经接近了29摄氏度,此刻,一些地面线路的地铁车站由于受到阳光的炙烤,温度还要更高一些。

中午12点半至13点20分,记者在地铁13号线乘车时发现,虽然室外气温较高,但车厢内的体感温度还比较舒适,经温度计测量,车厢内温度维持在28摄氏度上下,即便乘客坐在有太阳直射的一侧座椅,也不会觉得很热。

中午时段,地铁13号线车厢内的温度为27℃左右。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不过,站台上的温度则明显要热许多。13号线回龙观站、霍营站、望京西站等车站站台的温度都超过了30摄氏度。虽然站台上设置有电风扇等降温设备,却并未开启。

地铁13号线回龙观站,中午12点45分,站台温度已达到30℃,不过降温用的电扇仍未开启。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特别是在望京西站,该站为13号线与15号线的换乘站,有换乘需求的乘客从13号线下车后,需要从位于京承高速西侧的车站走过一条距离不短的空中连廊,步行约3到4分钟后,才能到高速公路东侧的15号线站台。

记者注意到,这条连廊有大量的透光玻璃材质,在保证了采光的同时,也聚集了热量,加之连廊内的排风设备也并未开启,导致升温十分明显。步行通过连廊后,温度计的读数就从30摄氏度升至接近35摄氏度,体感十分闷热,不一会儿额头上就渗出了很多汗。

下午1点20分,地铁望京西站13号线与15号线换乘通道内,温度已经达到32℃,最高时一度升至35℃。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不过,同样位于地上的地铁15号线国展站就已经将电扇开启,多台大型的工业级风扇不间断运行,使得站台上的闷热感受有了明显的缓解。据了解,这些工业级风扇都是去年暑期新增设的,用以替代原先的小型风扇,每一台风扇都分为低、中、高三个档位,能够自由调节。

部分线路在不同运营段的体感温差大,坐久了甚至有些冷

其实,地铁车厢内到底应该怎样设置空调温度,这本身就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

比如地铁15号线,由于有部分车站位于地上,为了保证列车行驶至地面线路时车厢内不会过热,车厢空调可谓是“马力全开”,而这也就导致了当车辆行驶到地下段时,车厢内的温度就有点偏低了。

下午2点,在15号线一列车车厢的尾部,多名女性乘客都穿着薄外套,还有一位女乘客将外套上的帽子也戴在了头上,给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记者在车厢内乘坐了约20分钟后,原先在国展、沙河等地上站台感受到的闷热全部消失,甚至能感觉到出风口吹出来的冷气已经让身体有些不适,略有些凉意。

地铁15号线车厢内的空调“马力”很足,多名女乘客甚至穿上了薄外套。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注意到,今天在社交媒体上有一些乘客反映,早高峰时乘坐地铁感觉比较闷热,但也有部分乘客反映,每年夏季北京地铁内的空调都很冷,建议空调不要“过分直吹乘客”。

今年北京地铁仍将采取强冷弱冷车厢措施

对于空调问题,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日前在介绍今年的运营服务举措时称,今年,北京地铁将继续推行夏季“强冷弱冷车厢”,并在列车出风口增加提示标志,乘客根据需要可以自主选择相应温度车厢。同时,还将推广车辆冷暖变频空调、出风口格栅,加装暖风设施。

进入夏季以后,车厢内的味道也会变得更加复杂,闻起来像是汗味、香水味等多种异味的交织。

记者从北京地铁了解到,目前,该公司正在试行一种光等离子空气净化的措施,改善车厢内的异味情况。据了解,地铁10号线已有43组车辆加装了光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质量监测仪,它们就加装在空调机组内部。

数据显示,开启空气净化设备和列车空调通风设备的车厢,2小时异味去除率为90.24%,空气中细菌总数去除率为10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