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筒标牌更醒目,北京市西城区12所学校门前启用新型交通安全设施

“家长们让孩子下车就可以走了,注意人车安全。”今天(5月31日)早上7点半,在位于西城区的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门前,负责早晨入校交通秩序维护的交警和老师如同往常一样,引导着开车送学生的家长即停即走,同时看护着孩子们安全通过马路。

在校园门口码放了一些反光锥筒与折叠安全提示标识,这些都是刚刚在北京投入使用的新型校园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目前正在西城区1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校门前道路试用。


(资料图片)

5月31日早上,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门前,交警护送下车的学生安全通过马路。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型反光锥筒更醒目,引导人车分流

西城交通支队秩序大队副大队长要再强告诉记者,在2023年春季开学后,西城交通支队根据辖区学校多、学校周边道路狭窄,出现车辆排队等问题,研究推出了学校周边道路专用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并选取12所临街、交通流量大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率先试用。

记者今早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门口看到,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防护专用设施已经码放好,新的防护设施分为新型反光锥筒、新型折叠安全提示标识两种。一个比较显眼的变化是,因为摆放了锥筒对送学生车辆进行疏导,汽车和非机动车得以隔离开来,避免了人车交织而产生的潜在危险。

“以前很多家长朋友会将车辆停放在非机动车道,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甚至会下车送孩子到校门口才离开,这非常容易形成拥堵并给非机动车和行人带来安全风险。”要再强说,他们从本月起开始试点新型设施,效果获得了学校与家长的认可。

记者观察后发现,这项措施一个比较突出的效果是,通过在校门口的机非分隔区域摆放安全锥筒,引导家长们将车辆在主路内短暂停留,学生快速下车,随后由交警以及学校的护学老师、保安与家长完成交接,护送学生安全快速进入校园。这样,家长的车辆在校门前最快10秒内就能驶离,稍慢一些的也在三四十秒就能离开。

据了解,新型反光锥筒是在方形国标反光锥筒的基础上,将锥筒四面黄黑两色相间更换为新国标荧光黄绿提示色,并加入“文明礼让、减速慢行、即停即走、注意学生”的文字提示和“注意学生”的红色警示标识。更换后,在傍晚和夜间,以及遇到雨、雪、雾等能见度较差的天气时,更容易被交通参与者看到,能更好地发挥提示作用。

校园门前码放的新型反光锥筒,颜色更加醒目。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折叠安全提示标识占地面积小,用完一拎就能走

另一种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是新型折叠安全提示标识,采用橘色塑料材质,白色背景上用黑色和红色设置“学校区域限速30、前方学校慢行、接送车辆即上即下即停即走、平安校园感谢您的配合”4种提示内容,较原有白色折叠安全提示牌更窄,不仅能减少对道路的占用,防风性和稳定性也都更好。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到今天早上8点20分,校门口就几乎没有家长送孩子了,每天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学校开始上课的时间,这也意味着,今天的早高峰的护学工作可以告一段落。学校门前负责安全的老师和保安,只需要将安全提示牌折叠,便可单手拎起,实现快速收纳。

新型折叠安全提示标识更窄,占地面积更小。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要再强介绍,新型交通安全防护专用设施的显示内容比以往更加清晰醒目,凸显交通设施“护学”功能,提示广大司机经过学校路段注意减速、确保安全,颜色对比警示效果更加突出。

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防护专用设施投入使用后,现场交通管理人员在上下学时段码放好护学专用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从而将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隔离开。同时,交通民警、辅警和管理人员加强对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维护疏导,让通行秩序更加良好、学生出行更有安全保障。

力争在西城全区学校推广个性化“护学”交通设施

据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负责门前维护的老师介绍,以往每到上下学时段,家长接送学生的汽车、电动自行车与步行的学生混行,不但容易引发交通拥堵,还特别担心出现交通事故和其他隐患。现在人车分离后,各行其道,学生的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学校门前道路码放锥筒和安全提示标识,实现了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不少学生家长也对此给予了肯定,家长们表示,以往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进校门前的那几步路,现在有老师和交警维护,安全设施也非常醒目,心里踏实多了。“也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都能自觉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开车的即停即走,骑电动车的不要逆行,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家长李先生说。

据了解,北京首批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防护专用设施已率先在实验一小、育民小学、西城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展览路第一小学、实验中学初中部、北海幼儿园等12所学校门前道路试用。

记者从西城交通支队了解到,后续,西城交警还会根据学校门前个性化“护学”专属安全防护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进一步完善改进。同时也会积极会同区教委等相关政府部门,力争把个性化“护学”交通设施在全区学校推广应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