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小城区域医疗保障能力大提升

今年上半年,崇礼院区累计门急诊25259人次,6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就诊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31.7%,其中外地患者占比27.5%。“崇礼院区在患者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全国25个省区市的患者来此就医。”北医三院崇礼院区院长杨渝平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人、财、物”全面接管的模式,在2018年跨区域接管了崇礼区人民医院,设立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以运动创伤为特色,构建起专业的医疗保障体系,并在此后成功保障冬奥会。后冬奥时代,崇礼院区正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不断提升张家口地区滑雪创伤救治水平和区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资料图】

运动损伤与总部同质化救治

在杨渝平记忆中,最惊心动魄的是那场“雪山上的生死时速”。2022年2月7日11时35分,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打来电话,有运动员受伤昏迷,已启动直升机转运。该院区接到指令后,立刻组织抢救人员到创伤楼楼顶停机坪待命。约5分钟后,直升机降落,伤者被转运至创伤楼一层急救中心。“伤者当时意识不清,情况较危重。”杨渝平说,医院根据伤情启动多学科专家组会诊,及时给出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一天的精心治疗,伤者顺利出院。

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依然火热。“每千名滑雪爱好者中,约有5人在滑雪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部位主要包括头颈和下肢膝关节,其中大部分需要进行现场诊疗,个别需要被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治疗。”杨渝平表示,医院正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全力保障游客和运动员安全。

杨渝平说,此前,崇礼在运动创伤救治方面尚处于空白阶段。购进关节镜下操作设备等大批先进仪器,组建运动医学科,配强专家、医生队伍,与雪场共建智慧救治平台……院区不断提升运动创伤救治力量,救治条件逐步达到与北医三院总部同等水平。

核心技术平移至崇礼院区

“汪大夫,您离开崇礼后,我们还能不能见到您?”50岁的崇礼居民王先生问北京专家汪宇鹏。不久前,王先生突发心痛,被送入北医三院崇礼院区急诊科,初步诊断为急性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北医三院驻崇专家、崇礼院区心内科执行副主任汪宇鹏立即为王先生开展冠脉造影手术,急诊科、心内科、检验科、超声科等多科室团队通力合作,王先生转危为安。今年2月,汪宇鹏结束派驻崇礼院区任务即将返回北京。他说:“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后面有需要我肯定还会回到崇礼。”

心内科是崇礼院区专业特色科室,也是医院重点建设专科,以介入心脏病学为特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手术量达100余台次。6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派驻帮扶专家,汪宇鹏带来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通过带教示范、继续教育培训、日常考核等多种方式,提升科室整体水平,吸引群众到崇礼院区就诊、检查、手术。

杨渝平向记者表示,北医三院根据崇礼院区不同阶段发展需求,选派3批次、10名各领域专家到崇礼院区任职院长、副院长、院长助理、医务科长等,6名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重点学科主任或执行主任,累计派驻工作人员260余名开展诊疗、带教和技术指导工作,实现将核心技术平移至崇礼院区。

截至目前,崇礼院区累计开展各类新技术108项,包括临床科室累计开展37项、重点学科开展34项,占比92%,均由北医三院派驻专家牵头开展。在北医三院的全面引领下,在北医三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撑下,在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运动创伤)框架下,崇礼院区致力于打造河北省拿得出、叫得响的特色品牌,联合骨科、康复科打造“运骨康”大专科,提升“小综合”科室服务能力和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医疗合作8年成果显著

京张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实施8年来,三方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医疗合作成果日益凸显,推动了张家口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家口市卫健委主任梅晓春介绍,现阶段,张家口市10家市直医院与北京12家知名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市直医院与北京合作的全覆盖。其中,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先后与北京三家医院共建了脑科、呼吸疾病、心脏三大诊疗中心,开展“1+N”合作,与北京天坛医院成功打造出了以专家挂职、定期出诊、人才进修、科研教学等为基础的“天坛模式”。北京同仁医院每年派驻3位挂职副院长和科室主任,与张家口市第四医院建立起了利益共享的“同仁模式”。

张家口市属医院的合作学科累计接诊门诊169.3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0.6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4.5万例,会诊疑难病例1.5万例。与合作前相比,疑难手术例次平均增加133.45%,三、四级手术平均增加68%。随着医疗水平提高,除本地患者外,山西、内蒙古等地患者也选择到张家口就医,京张医疗合作减少进京就医患者约40万人次。

梅晓春介绍,下一步张家口将加快在肿瘤专业方面与北京大医院的合作。同时,拓展与环京县区的医疗合作。重点推进环京县区与北京医疗机构在医养康养、康复理疗、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传承等方面开展对接,为北京老年人在张家口养老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