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点:城市副中心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创历史最优水平
自大运河森林公园远眺,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天一色。(资料图)记者 常鸣/摄
【资料图】
2022年,副中心细颗粒物(PM2.5)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各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历史最优水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创历史新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2天,优良率提高至74.7%。
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副中心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分别降至62、29、3微克/立方米,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全年出现重污染天数(扣除沙尘)3天,同比减少7天。降尘量达到市级考核标准。1-11月,全区降尘量为3.9吨/平方公里·月,较2021年均降尘量改善7.1%。
内部:锚定目标不退不让
去年,城市副中心以PM2.5等大气监测指标和扬尘违规线索等共享数据为依据,深入18个属地共110余处点位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帮扶,分析研判污染源头、精准定位突出问题。建立覆盖各街道乡镇和重点工业园区的VOCs监测评价网络,全年收到热点网格报警381个、排查点位1524个,巡查在线监控设施企业9887家次,为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防治措施探索提供数据支撑。
在持续优化车辆结构方面,全年国四营运柴油货车较年初减少212辆,累计淘汰巡游出租汽车328辆、柴油公交车17辆,现有新能源公交车占比89%,首末站均在城市副中心的线路配备新能源车辆率实现100%。城区范围4.5吨以下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电动化率100%。相关部门全年检查施工工地及物流企业1004家,监督性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4311台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日常执法检查2450项次。
同时,城市副中心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按照生产领域全覆盖、流通领域问题导向原则,加大含VOCs涂料、胶黏剂抽检力度。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台账,召开副中心绿色建筑推进会,推动部分工程率先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强化工业企业VOCs深度治理。完成7家重点企业“一厂一策”精细化治理工程,推进7家企业完成重污染绩效提级,组织11家企业开展绿色诊断,推动精细减排。编制通州园绿色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将绿色低碳指标评价纳入园区准入政策。严格固定污染源监管。先后完成355组成品油、15组NOx还原剂抽检和38组柴油风险监测,全年公交车、环卫作业车柴油削减使用量分别为203.3万升、103.5万升,检查加油站油气回收785家次、涉VOCs排放企业2483家次、餐饮行业4654家次。
此外,城市副中心先后出台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渣土车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等改革方案,开展施工扬尘执法检查5198项次,查处渣土车1258起、违规工地1231起。着力提升道路清扫保洁机械作业率,重点发现渣土车遗撒、带泥上路等典型问题,及时通报、督促属地迅速整改。2022年1-11月,全区TSP浓度较2021年改善14.3%。城市副中心还启动了卫星遥感裸地监测项目,推广三项扬尘抑制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6.7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达99.98%。
协同:形成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治污机制
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在污染防治、联合执法、统一标准等领域加强合作,形成了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治污机制。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厚植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区生态环境局强化与北三县协同联动,牵头编制通廊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意见,成立区域重大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等机构,健全定期会商、数据共享、应急联动等机制,明确大气污染防治等7大领域20余项重点工作任务。同时,推进与北三县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统一,梳理现行13项北京市地方法规标准及通州区重污染应急等工作要求,为实现协同治污下好“先手棋”。
城市副中心与天津市宝坻区、河北省唐山市生态环境部门签订《通州区、宝坻区、唐山市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框架协议》,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机制,成立通宝唐区域重大环境事项联防联控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信息通报、数据共享等系列机制。推进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与水环境污染协同管控,三地不定期对交界区域内废气重点排放单位及交(跨)界流域排污口管理情况开展摸排检查、执法监测。建立联动预警响应机制,在空气重污染期间按最严标准、最高要求实施统一管控,在突发生态环境污染事件时实现一方行动、多方跟进,联手将影响降到最低。
加快流域协作,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签订《突发水污染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动态更新两地流域风险源企业清单,对涉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模拟交界区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组织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促进水质提升,建立通州、河北生态水务四方联动机制,明确潮白河左右岸等交界区域监管责任,每月对潮白河5个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开展监测并及时共享数据,潮白河吴村国考断面水质已稳定在Ⅳ类水平。强化指导帮扶,协助大厂县开展污水处理设施、市政管网配置情况调研,明确洗浴等经营服务类单位配套污水处置设施建设及违规处罚主体,助推水环境执法监管能力提升。
制定通武廊地区生态环境联动执法工作方案,利用热点网格、点穴执法等方式提升效能,破解交界区域监管难题。建立高效会商机制,与北三县召开联防联控对接会,组建综合执法工作联络群,在空气重污染、重点时段保障期间定期通报执法进展、分享管控经验。拓宽联合执法领域,定期针对进京路口、扬尘污染、跨区域生态环境信访等领域组织联合执法,不定期开展跨界流域排污口巡查,发现问题均登记备案并由属地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下一步,城市副中心将以更高标准和更大力度落实通宝唐、通武廊区域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持续深化干部实岗交流锻炼,与三河县、香河县互派骨干力量交流学习,建立“一对一”部门协作机制,以交叉互查、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助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纵深推进移动源协同治理,健全区域执法会商和联勤联动机制,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协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