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十年 胡同今昔

如今,曾经衰草离披的老胡同苏醒,“老巷幽宅静树依”的京华风韵重现。


【资料图】

记忆中的北京胡同曾一度令人怅惘。密如蛛网的电线,私搭乱建的小棚,雨水漫流的院落,环境不堪的公厕;一些四合院被拔地而起的光鲜高楼替代,居民搬离,古宅老树、闲花满地的历史记忆遗失在现代高速发展中。

一切在2017年迎来转折。那一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获批,明确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自此,胡同修缮更新步入正轨。恢复胡同规制格局,修缮老化的房屋、墙体,保护老物件,更新胡同基础设施。修缮从街巷向院落推进,既要“面子”,也要“里子”,老胡同里打造现代生活方式,居民留得下来,住得舒心。

在不断持续的修缮改造中,没有拆旧建新的大变样,保留了胡同古韵。名人故居、百年老字号等历史文化载体深嵌于胡同之中,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完成3286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如今,

曾经衰草离披的老胡同苏醒,

“老巷幽宅静树依”的京华风韵重现。

(说明:图片下方第一个图说为旧景图说;第二个图说为现景图说)

菜市口西北角

2010年7月,小女孩从拆迁的废墟上穿过准备回家。 

2023年3月29日,原址已变身为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市民在公园里享受春日阳光。

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是北京园林绿化部门在核心城区试点建设的第一处城市森林公园,总体占地面积3.4公顷,于2017年9月建成开放。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东板桥街

2009年10月,跨越玉河的小桥上,老人们围坐聊天。 

2023年3月30日,同样的地点,不时有游客在此往来。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焕新胡同

2009年10月,墙上写着“焕新胡同”的字样。

2023年3月30日,整修后,建筑和环境更加整洁。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梅兰芳故居

2010年7月,青云胡同29号,陈旧的房舍前,老人正在晾晒被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寓居此院。

2023年3月23日,曾经的青云胡同29号,门牌号变成了23号。如今是一中餐厅。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琉璃渠三官阁过街楼

2010年5月,过街楼年久失修,楼梯已“断”。 

2023年3月31日,修缮过的过街楼更为整洁。

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模式口大街

2016年5月11日,明清过街楼遗址前,晾晒着居民的衣物、停放着车辆,不时有从附近早市购物的市民从此经过。

2023年3月31日,得到修缮和维护的明清过街楼遗址,此前的路边摊变成了正规的商店。

侯少卿 摄 /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杨梅竹斜街

2012年5月23日,一位施工人员走过正在改造的胡同。

2023年3月23日,道路得到修缮,能够行驶电动车,市民游客来来往往,胡同更加干净整洁。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观音寺街

2005年11月,半空中电线密如蛛网,街上人来人往,一位商贩在整理遮阳篷。

2023年3月23日,街上商铺更加规范,街道更加整洁。

李飞 摄 /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廊房二条

2008年4月21日,一只小狗在道路中间。

2023年3月23日,胡同中的建筑得到整改,一位市民遛狗散步。

道路右边的建筑已经拆除,现在是北京坊商业街区二期的在建工地。

李飞 摄 /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宫门口东岔胡同

2009年12月1日,市民走在环境正在整治的胡同内。

2023年3月27日,原先的“大众小吃”变成了水果店,居民们走在整洁的胡同里。

宫门口东岔胡同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妙应寺白塔。

关键词: